销售咨询热线:
17718520076
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中心 > 传统粗糙度测量方式,为何逐渐跟不上发展?

传统粗糙度测量方式,为何逐渐跟不上发展?

 更新时间:2025-07-09  点击量:30


过去,工厂检测靠触针式仪器一点点划,靠人工调试记录,不仅费工,

还易破坏精密表面。而现在,一种 “不用接触零件表面还能快速测量粗糙度" 的设备,泰科纳激光粗糙度仪,正悄悄改变检测场景。

传统粗糙度测量方式,为何逐渐跟不上发展?


传统测量方式,为何逐渐跟不上发展?

多数工厂依靠触针式粗糙度仪完成测量。

随着时代高速发展,问题逐渐暴露:

1、测量过程有损伤,测针划过可能留下细微划痕,影响精密零件性能;

2、对软质材料不友好,橡胶、塑料等易变形材质的测量结果偏差大;

3、测量速度慢,一个点位需要几分钟,批量检测效率低下

4、人工操作影响大,测针压力、移动速度的不同都会导致结果不一致

5、测针频繁更换,维修成本高。

当制造业迈向超精密、大批量生产,“触针式逐个点位测量" 的方式,显然难以满足需求。

传统粗糙度测量方式,为何逐渐跟不上发展?


激光粗糙度仪,带来了哪些改变?

相比传统方式,激光粗糙度仪的最大特点是:激光非接触测量。

它的优势很显著:

非接触测量,不会对零件表面造成任何损伤,尤其适合精密件和软质材料;

可测各种材质,包括玻璃、陶瓷、膜材、涂层、软质材料等;

测量速度快,1秒能测10个点位,批量检测效率提升数倍;

结果重复性强,消除人工测量误差;

自动化程度高,可搭载机械臂实现自动上料、多面测量、数据自动分析。

传统粗糙度测量方式,为何逐渐跟不上发展?


引入激光粗糙度仪,划算吗?

不少企业会考虑成本问题。答案不能只看设备价格,而要看它在检测环节产生的综合效益:

减少因测量损伤导致的零件报废;

降低因粗糙度不合格引发的产品退货;

节省大量人工检测的时间和人力成本;

实现粗糙度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和分析;

适配自动化生产线,提升整体生产效率。

尤其是生产精密零件和软质材料零件的企业,一台激光粗糙度仪带来的品质保障和效率提升,可能远超设备本身的投入,还能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可靠数据,更符合 “精密制造" 的发展方向。

传统粗糙度测量方式,为何逐渐跟不上发展?


不只是测量工具的替换,更是检测理念的升级。

激光粗糙度仪的应用,不是为了淘汰传统设备,而是让检测更适配现代制造业的需求。

制造业的竞争,已从 “能生产" 转向 “能生产高品质、高一致性产品"。在这场转变中,检测技术必须同步升级。而激光粗糙度仪,正处于这个升级的重

要位置。

它不是遥不可及的精密设备,而是越来越多追求高品质的企业正在采用的实用工具。